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川渝对话 高品发展

       2019年4月16日—17日,一场围绕“高品质幼儿园建设”的川渝对话在重庆火热开启,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承办。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推动川渝两地学前教育交流,提升学前教育办学质量。期间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何煦作为四川省三位主题交流嘉宾之一,以《儿童视角下的高品质幼儿园环境建设》为题做了专题交流。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宇、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刘敏、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论坛》主编崔勇及四川省“学前教育共同体”成员单位园长、老师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主题交流】
       在交流中何煦园长作为四川省高品质幼儿园环境建设版块的交流嘉宾,以全局的视野、儿童的视角结合实践中的思与行,通过三个板块(幼儿园环境建设中的核心问题、高品质幼儿园环境的认识与思考、五种高品质环境范式的实践与探索)层层递进回应什么是高品质幼儿园环境?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创设儿童的环境?高品质环境建设有哪些范式可借鉴?
       在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她指出三大困境困扰着园长、教师及幼儿,分别是:意识困境、行动困境、视角困境,进一步阐释自己对高品质幼儿园环境的认识和思考,提出了幼儿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外显环境体现真、善、美,内隐环境把握三个度,即高度、宽度与温度。接着提出环境建设的三大策略:教师本位到教师退位的转变,教师预设与儿童生成的结合,课程与环境的相互推动。在五种范式中,以四川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优质园所环境为例,提出了:建构式环境、项目式环境、区域式环境、森林式环境、智能式环境供大家借鉴,让我们看到四川幼教人在高品质环境实践与探索中找到了适宜幼儿生命成长的最佳土壤,即:以人为本,儿童中心,师幼双主体,回归本质,尊重生命,基于自身实际让无声变有生,让有生更鲜活。
【观点交锋】
       该环节在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余琳园长的主持下,川渝两地同台交锋,紧紧围绕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观点碰撞,智慧共享。
       在观点交锋中何煦园长再次回应了环境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理念,只有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境才能真正走进幼儿,才能获得幼儿的青睐。她说:儿童的环境可能是朴素无华的,可能是简单纯粹的,甚至是凌乱不堪的,但儿童的环境却是符合儿童的逻辑,符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儿童乐意去亲近它、挑战它,在环境中尝试解决问题,在环境中释放压力,学会选择。这样的环境不一定精致而漂亮,但却是真正的儿童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真环境才能看到幼儿生命的律动,才能迸发出生命的嗨时刻!
【专家视角】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刘敏作本主题专家指导发言,她指出,幼儿园环境与中小学、社会、家庭有着很大的区别,幼儿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环境建设要支持园所课程,渗透园所文化。一方面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立足儿童视角,要有自身的理论支撑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高品质的环境建设也是教师专业的体现,环境创设要做好前置规划和后期调整,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提前规划好环境形态,体现教师鲜明、专业的教育主张,既要关注现有当下儿童特点,又要处理好未来发展的趋势 。
       “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本次高品质交流盛会领衔人跳出自己园所谈及她人园所,打破区域层面展望全省发展。凸显了工作室包容、接纳、吸收,“有容乃大”的精神。用赏识的眼光学术交流,用发展的眼光变通改革。本次交流也将工作室辐射引领的广度与深度再次刷新,为川渝两地幼教的高品质发展注添新的活力!而我们也将借势前行,为“幼有所育,幼有良育”建设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的高品质环境。